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10月底成功举办“石榴红”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本次比赛自启动以来,得到全院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数29件。经学院组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及优秀奖若干,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为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以赛促学、以讲促思”的育人目标,学院于10月27日在四耳报告厅举办了演讲比赛成果展示暨颁奖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杨亚老师和指导老师代表周鑫老师、评委代表靳明珠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在成果展示环节,参赛选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将个人经历、家乡故事与民族大义深度融合,呈现出一批情感真挚、立意深远的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获得者王宁宁以《核桃里的山海情》为主题,从“青皮核桃因语言不通导致滞销”的现实案例切入,阐述了语言相通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以家乡的发展变迁为主线,展现各族儿女为共同目标团结奋斗的动人图景,将“山海情”升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刀丽珍则以《宾弄赛嗨聚合力,共谱边疆幸福曲》为题,聚焦澜沧江畔的生活场景,通过讲述爷爷的竹篓、父亲的茶叶技术等事例,诠释“宾弄赛嗨”所蕴含的超越血缘的互助精神;杨欣在《云岭同心共筑梦,中华民族一家亲》中,以“彝海结盟”为引,结合“三下乡”实践期间在边境村落的见闻,展现了党的政策为边疆地区带来的新面貌与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晓钰在《奶奶教我一个字》中,从东巴文“人”字的结构出发,串联起邻里间的米糕与酥油茶、宿舍同学轮流背其就医的细节,将“三个离不开”思想融入日常叙事,引发听众共鸣。


     

活动最后,靳明珠老师对本次比赛进行点评。她充分肯定参赛选手的综合表现,指出本次演讲作品“兼具个人情感温度与民族大义高度”,有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故事与行动。同时,她鼓励全体同学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持续提升语言表达与思想传播能力,主动担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守护者、传播者与践行者,让民族团结进步如石榴籽般紧密相连的情谊在云岭大地代代传承。

此次“石榴红”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图文/欧阳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