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N幢学生宿舍“浣玉”驿站开展党建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铁到现场参加“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启动仪式,将学生党员卡片张贴至“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形象栏内,勉励学生党员要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主动亮身份、担使命,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建立“12345”马院育人模式,进一步推动党建与学生社区深度融合。

一、一个核心:党建引领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党建引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全员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制定印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直接联系服务师生一览表》《关于成立浣玉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的通知》《马克思主义学院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通过调研、谈心谈话和走访等形式建立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及时解决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通过在学生社区设立党团工作站,建立功能型党支部,构建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社区为阵地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主题宣讲和主题党课,开展党课学习研讨、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宿舍1间。

二、两个协同: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推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落实上级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通知精神,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提升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马院教师常态化走访学生宿舍,开展“师生面对面”互动,走访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做好人生规划,在服务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走深走实。

三、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浣玉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建立支部组织机构,马院党委把2个学生支部住在N栋的所有党员编为一个支部,支部目前有45名党员,划分党员责任区,发挥支部在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在学院网格化安全管理、学风建设、志愿服务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接受群众监督,打造党员示范宿舍、考研示范宿舍。坚持“学生在哪里,党的工作就扎根到哪里”,将学院党团组织工作搬进社区,把党团组织建在学生家门口,形成了全院协同推动的党建模式,活动遍布学生公寓、教学楼、校内场馆等学生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就近学习、就近开展党团活动的目的。将“三会一课”“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谈心谈话等活动搬入学生社区开展,让党支部组织生活走进学生社区,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建立网格员管理制度,健全线上线下责任区、先锋岗、工作坊、学生党员宿舍等机制,依托学生社区中的党团活动室等功能区域,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四、四支队伍:形成工作合力
马院发挥思政工作优势,积极组织学院领导干部、学工队伍、学业导师、思政课教师四支队伍进社区,在活动室建立学业辅导站,教师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工作,四支工作队伍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党团活动、理论学习、学业帮扶、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活动,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学生合理诉求。截至目前,已有130余人教师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在学生社区开展110余次各类活动,指导学生420余次,充分发挥导师思想引导、答疑解惑作用,开展学业导师面对面、导师工作坊等活动10余场,吸引学生90余人次参与。

五、五个成效:育人成效显著
(一)学生思想觉悟显著提高
通过思想教育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主动为同学服务,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广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25级学生有50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引领氛围。
(二)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
通过专业教师的辅导、学习经验分享会以及学习互助小组等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院重视考研工作,加强学风引领,2间宿舍创建为“考研学生示范宿舍”。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学业支持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提高。2024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13.7%、大学英语四级过关率达83.06%,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8.78%,教师资格证通过率100%。其他年级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考研上线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稳步提高。

(三)学生生活满意度大幅提升
生活服务进社区切实解决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贴心的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社区环境的改善、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四)社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进社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内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文化氛围,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增进了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社区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和积极参与。
(五)协同育人效果初步显现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促进了学院党团、各支队伍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局面。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教学形成了育人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协同育人效果初步显现。学院的育人质量得到提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