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我院师生赴滇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课程
时间:2024-10-22 20:36:44   来源:    阅读次数:

10月18日至20日,在学院党委书记罗辉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30名师生赴滇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课程。

一、追寻善洲足迹,青春挺膺担当

善洲林场,这座由杨善洲老书记倾尽毕生心血培育的绿色丰碑,是他对党和人民永远炽热的赤子之心。漫步善洲小道、深入林场腹地、步入善洲事迹陈列室、探访老窝棚,马院师生追寻着老书记的足迹深入了解杨善洲清正、廉洁、为民、奉献的一生,体悟老书记“工作可以退休,但共产党人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党性精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马院师生在善洲墓园重温入党誓词,将杨善洲老书记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公仆精神深深的烙印在心中。

二、缅怀松山英魂,厚植家国情怀

松山战役遗址,这片被历史风霜雕刻的土地上,马院师生踏上了一段缅怀之旅。96级台阶,步步沉重,铭记96天浴血奋战。拾级而上,瞻仰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看地堡、下战壕,了解松山战役的艰苦与悲壮。

三个月的松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的损失惨重,上千名‘娃娃兵’在战场中遭到了敌人的残害,最小的娃娃兵九岁就倒在了血泊中。这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使得在场师生无不动容,湿了眼眶。

松山战役,上至将军,下到娃娃兵,甚至还有战马,都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万里山河,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

三、追寻总书记足迹,去往幸福的地方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马院师生抵达司莫拉佤族村参观学习。

重走总书记所走过的路线,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我们当将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铭记于心,将其转化为锐意进取的强大动力。

四、铭记滇西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一张张历史图片,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更让人深深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在这里,马院师生深入了解滇西抗战的历史背景,感受到当时人民的英勇与坚韧;详细了解战斗过程,对那段艰难困苦岁月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段历史更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让人永远铭记那段血与火的抗争时光。

五、交流互鉴,同行致远

马院师生赴保山学院学习交流,在思政馆VR体验历史瞬间,3D打印模型室感受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航模俱乐部体验飞行器的操作与飞行技巧。通过实地学习互动,促进两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在这个充满历史厚度的“行走的思政课”里,我院师生共同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应局限于历史课本的字里行间,更需要亲身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责任,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文/何金艳 段淑贤 黄美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