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我院2024年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表彰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17日19时在科学讲堂开展了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学院党委委员段妍智老师、团委书记连芳老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陈燕老师、杨亚老师和各实践团成员及110名新生参与了此次分享会。

“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金厂小分队
金厂小分队以“红色推普,国歌唱响国境线”为鲜明主题,积极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分享会上,发言人郭昕瑶介绍了团队的实践历程:他们不仅深入到当地商户中了解民情,还走进居民家中进行采访,更在国界碑旁举办了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让庄严的国歌声在边境线上回荡,传递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勐董小分队
勐董小分队代表陈奕分享了实践团队在中缅边境勐董镇的实践经历。他们以“推普小先生课堂”的形式,通过“10+1”晨读、甲骨文学习等多元课程推广普通话。团队还深入中缅边境村实地调研,了解普通话推广情况。同时,陈奕还分享了实践筹备过程和细节,为后续推普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勐腊小分队
勐腊小分队的代表段淑贤讲述了团队在勐腊开展的“文明旅游小使者”课堂活动。他们不仅教导孩子们在游览、用餐、出行、住宿等各个方面的礼仪知识,还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到户外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团队以实际行动传播了文明旅游的理念,生动地展现了“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的活动主题,为倡导文明旅游风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只耳朵”乡村振兴青年志愿服务队
峨山小分队成员刘翔宇向大家详细汇报了乡村振兴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峨山县塔甸镇的系列活动。他们精心组织聂耳故事小课堂,讲述聂耳和国歌故事,举办内容丰富的讲座和展览,开设美术课程,以趣味小课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石榴红边疆”民族团结实践团
石榴红小分队代表人王晓萱、刘思雨分享了他们在中越边境访问罗家坪大山遗址,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完成了以“一次专访,一次调研,一次宣讲,一次支教,一支歌曲,一个微心愿”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专项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期待未来能让石榴之花在边疆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扬帆计划”和“返家乡”
“扬帆计划”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分享会上,胡瑞桐与郭文英两位同学详细阐述了从报名途径、实践过程到收获成长的每一步,为24级新生提供了另一种社会实践渠道。


今年暑期,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效显著,组建了9支队伍,获得国家级立项6项、省级立项1项、校级立项4项。此外,34名同学投身“返家乡”、“扬帆计划”,其中5位同学荣获表扬信。
实践期间,各实践团队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利用融媒体平台以新闻推送、图片、短视频等方式生动记录实践过程。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中国语言文字网、云南日报、玉溪日报等知名媒体报道,总发稿量112篇,市级以上43篇。此外,7支团队入选“2024 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投稿视频总浏览量合计5427次,“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勐董小分队从全国数千个团队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网络展示优秀项目。

此次社会实践分享会,表彰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7支优秀实践团队,5名优秀指导教师,18名先进个人,为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2.优秀指导老师
马尧晗、杨亚、陈燕、段妍智、何敏

3.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罗婷婷、郭昕瑶、和娇、张欣然、何金艳、钱林佳、洪灿、段蓉蓉、陈佳、赵鑫

4.“扬帆计划”优秀个人
胡瑞桐、王晓萱

5.“返家乡”优秀个人
郭文英、张婷、朱蓉蓉、骆丽欣、陈艳、罗静

(图文/王宇)